配资杠杆 从“治”到“智” 管理如何更快响应
对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来说,多年来的出差都不用带手提电脑或平板电脑配资杠杆,对公司的管理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。
在数字化助力下,位于江门的维达纸业在管理上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: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更精细化的数据,如机器运行的速度、产量等数据。以前是以天和月为周期,而现在则以分钟为单位,这些数据形成趋势图,可以立即发现哪里存在问题,哪里有机会改善,大大提升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。
制造本身是一个复合的概念。一般来说,制造包含了“制”与“造”两层含义。“造”指的是生产,但制造不仅是生产,“制”也包含了制度、方法、标准和规范等含义。提到数字化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设备、信息化看板或大量的数据。但数字化并非设备、系统和方法的简单堆砌和叠加。数字化转型,人才是执行关键,也意味着需要打造一个相匹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。
●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姚翀
产线怎样变
个性化产品也能规模定制
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,在工厂内的环形传送带上,已经形成完好包装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有序运送,间隔分明,规制一致。
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笔记本电脑生产,一定是规模化作业。但在这里的产线上,10台以下的订单占比达60%以上,同时,需求是不确定的,订单量波动也非常大。”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负责人孟繁一介绍。
这个基地生产的产品,除了笔记本、台式机、服务器、平板电脑、手机等联想传统业务外,还将承载孵化生产各类智能产品,如智能模块、智能终端、智能穿戴设备、智能家电等。基地共生产产品品类超过50种、近10万种配置的产品,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但与如此大的产量能力相比,订单的交付能力,却是“柔性”的。
智能排产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将排产考虑的60多个因子综合考量,满足每日5000笔订单,60%在10台以下的小批量排产,由工时三四个小时缩短到只需要3分钟,甚至对于小于5台的订单,智能排产及生产系统,也可以从订单执行、生产计划,到产品投入产出全制程数字化管理平台,进行订单生产状态的全覆盖管理。
该基地共有9条自动化生产线,其中,5号、6号笔记本生产线自动化率达60%。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、联想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介绍,这些产线是做真正的运营,不是只为做展示、让大家觉得很漂亮,毕竟还要跑日常的业务,如果成本太高,客户、用户是不接受的。我们需要寻找整个产业智能化、自动化以及产品成本的最优解。
对产线的管理更快,同时也要更精打细算。在用友网络执行副总裁兼CTO樊冠军看来,国内企业要和国外进行竞争,必须在管理会计上提升,要做事前的成本估算,也就是定额化。“比如生产一瓶矿泉水,就要计算出生产这个杯子、瓶盖、标签的每一道工序、工艺,到底要多少钱,才能知道原来这个矿泉水瓶子的定额是多少,如果最终企业生产的时候与成本有差异,就要分析原因。”
业务如何变
一体化管控形成“一盘棋”
数字化的应用,从产线不断延伸到财务、人力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中。
“在最高峰的时候,博纳德有300多名财务人员,而现在只需要30名就能处理原有的工作量。光一个报销,贴票、上传、签字,就要走很多流程,如今通过系统就可自动处理,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。”博纳德集团高级副总裁吕修兰说。
维达纸业也面临着管理一致性的变革。除了江门,维达纸业在北京、浙江、四川等地布局了接近10个基地,如今,这一套数字化方案也逐步从江门走向全国的工厂。
“江门工厂的数字化能力,可以在北京、浙江等工厂复制。”维达集团时任运营总裁王波说,每个工厂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,都可以发现自己的亮点,这些成果共享,可以让更多工厂相互学习、相互借鉴,如今大家都学会了如何看数据分析。
让业务形成“一盘棋”,也是美的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向。方洪波在回顾美的数字化十年历程时谈到,2012年,美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。彼时,数字化还只是一个开始,美的的核心思想是加强集团管控,因为集团业务越来越多元、产品差异越来越大,区域也越来越广,并走向全球。这么大的一个集团,如何保持一致性?内部提出了“632系统”,即6个运营系统、3个管理平台、2个技术平台。
从管控的角度,从一致性到应用数字化的工具,对企业运作、价值链等各个环节尝试调整。方洪波举了一个例子,过去销售一台电饭煲,要通过代理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,运到各个省份,再到每个地市的仓库,商品再从仓库流转,光物理转移就要经历六七次。如今,一个电饭煲从美的工厂到消费者手上,实际的物流成本只需要10元,就可以发到全国各个地方,因为整个管理链条缩短了。
组织怎么变
扁平化方式提高效率
值得一提的是,以往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正在不断扁平化,层层叠叠的管理架构也因此不断压缩和精简。
美的集团通过扁平化组织架构变革,打造“T+3”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体系,以客户为中心,改变组织的商业和运营模式,降低组织间的摩擦,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。
大型集团企业的业务变革,往往被称之为“大象转身”,越是体量巨大的企业,变革就越难。在过去,腾讯在面向C端时,多数公司都讲究“赛马机制”,小团队作战,更灵活但缺少协作;面向B端,讲求协作、流程、体系、规范,否则散沙一般的各部门,很难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面向ToB领域,腾讯也在快速调整自身架构。腾讯云花了大力气,完善体系和流程的搭建,比如,建立了跨区域跨行业的客户成功中心,确保所有的新获取项目都能够得到统一化的服务。
腾讯集团副总裁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举例说,过去,腾讯服务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销售、研发、架构、交付团队,在行业初期,这样的结构非常高效,但是当营收规模越来越大时,就要将所有散落在不同行业的职能抽离出来,组建统一的服务团队,标准化的流程能大幅提升交付质量,成本也能得到有效管控。
面对快速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业务,中兴通讯在架构上也做了更灵活的“适配”。两年前,中兴通讯布局成立“特战队”,每支特战队由集团高层亲自带队,目的是积极调动行政资源,提高组织效率。
按照原有的服务路径,需要经过政企事业部、产品规划部,再到研发设计等多个部门,而数字化服务的需求又以定制为主,造成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偏慢。于是,中兴将研发、产品规划、营销团队整合成短平快的小团队方式,按照“全国一盘棋”方式运作。
作为全球前四的通信设备商,中兴在行业内经常与华为相提并论。两者的发展轨迹的确非常相似,颇有“英雄所见略同”之感——华为自2021年也成立20个深耕行业的“军团”。
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、管理问题、人才问题,而是必须将企业战略、业务模式、业务流程、组织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。
调研笔记
产线闲置
不是数字化的错
不少企业反映,数字化只是提升了生产效率,并没有带来订单的增长。因此,数字化的结果反而是生产闲置时间增加了。
这就好比,汽车替代马车让司机(车夫)有了更多闲置时间,但汽车替代马车,终究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。
生产闲置时间增加,这不是技术的错,而是管理的错,是企业运作体系、各部门人员的习惯和思维还没能适应新技术,新技术带来变革的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。正如汽车替代马车时配资杠杆,马车、驿站、各种配套的体系也都会很不适应一样。